有人说只有计划经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,市场经济只会造成贫富差距,其实计划经济连富裕都实现不了,更别提共同富裕了,只能是共同贫穷,当然特权阶层不包括在内,他们是一直富裕的。
他们举例子说苏联就是计划经济,不是发展到世界老二的位置吗,怎么没有富裕,并且把苏联后来的没落归罪于赫鲁晓夫的“修正主义”。
了解苏联工业化过程的人应该清楚,苏联工业化是建立在对农民极限剥夺的基础上的,苏联时期三次大饥荒,饿死上千万人,农民直到1974年才给发护照(国内身份证明),没有护照不许进城,长达半个世纪苏联农民过得什么日子,很难形容为富裕和幸福。
计划经济短时期能集中力量实现工业化,但是长远看是瘸腿经济,重工业比重高,轻工业和农业一塌糊涂,苏联能制造先进武器,但是造不出一台让老百姓满意的电冰箱,我们回忆下苏联有什么商品能让你记住的,除了卖武器,伏特加酒,还有什么?对了,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,这让苏联经济多延续辉煌了一阵,可以用出口能源换来粮食。
你可以说苏联依靠计划经济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,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增长,但要说计划经济让苏联人民实现了富裕,那是假话,食品供应都要排队购买,更谈不上共同富裕,因为特权阶层的腐败奢华,绝不是和老百姓一个水平。
我们国家借鉴了苏联的模式,教训都差不多,短时间内实现了初步工业体系的建立,接下来的发展就遇到瓶颈了。
邓力群改革开放初期去日本考察,发现日本百货公司商品不一样的规格种类多达五十多万种,而国内顶尖的王府井百货公司商品只有两万两千种,相差二十多倍。
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,政府制定计划永远不能够满足老百姓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,僵化的生产方式遇到竞争不堪一击,改革开放后受到还很初级的乡镇企业的冲击,亏损的一塌糊涂,国企设备技术资金都有优势,但是面对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,迟钝的毫无应变能力。
“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,当时车间里需要鼓风机,但是企业没有权力买鼓风机,要层层地审批,这个审批报告一共要经过七个部门才能审批下来。最后一个图章敲下来,夏天已逝去了。”
“捷克斯洛伐克有1600万人,做计划生产3200万双,皮鞋厂按计划达成目标。结果产出的皮鞋老百姓不需要,因为百姓对于皮鞋的需求是多样化的,这就使资源白白浪费。”
计划经济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关起门来自给自足弊端还没有特别明显,我们的祖国几十年一直什么都缺,凭票供应。
但是面对全球化的今天,要想赚钱肯定要打开国门,面对高度成熟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,一丝抵抗的力量都没有,因为你连低端的乡镇企业都打不过。
所以说只有计划经济才能共同富裕就是伪命题,因为第一步的富裕都实现不了,就别谈共同富裕了,只能是共同贫穷。
市场经济能让国家和老百姓富裕,这个已经不用证明了,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,我们的祖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说明一切。
重要的是这种富裕不是瘸腿经济,而是全面开花,出口产品以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,现在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8.6%,早就不是一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的过去了。
市场经济强调机会平等,因为能力、资源、逐利性等种种原因,确实会拉大贫富差距,但是能让整体摆脱贫穷,拉高底线。
据张维迎教授调研数据,我国越是市场经济发达,国有企业占比小的地区,平均收入水平越高,更容易就业,贫富差距更小。比如浙江是我国的共同富裕示范区,藏富于民,市场经济发达,更接近于共同富裕,而西部欠发达地区,市场经济薄弱,民营经济落后,全靠国企撑门面的地方,收入低就业难,反而贫富差距大,因为下限低。
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定义,共同富裕不是短期内可实现的目标,不是最富的群体和最贫穷的群体去比,而是底线不低,中间群体大两头小的橄榄球形态,只有充分发展市场经济,发展民营经济,才能实现这个目标。
只有做大蛋糕,政府才能通过制定多次分配政策,保障最低群体福利水平,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,让非公有制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。没有市场经济的做大蛋糕,让政府围绕一个小烧饼做文章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怎么也共同富裕不了,只能是共同贫穷。
公司地址 :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新宇村建新工业园区(新宇村3组)
公司电话 : 0513-81211212,0513-81211818
公司传真 : 0513-81211122
公司邮箱 : ntjllt@163.com